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節(jié)奏,甚至連高考都因此延期一個月。
如今,國內疫情逐漸平穩(wěn)。學子們復學在即,當大家再次回到真實課堂,線上教育還能繼續(xù)下去嗎?屆時,線上教育是再次回歸原點,還是抓住機遇升級?人民上海會客廳邀請到了著名教育學者、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教授,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記者:今年年初,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襲,學生們無法返校上課,全國各地學?!巴Un不停學”,采取線上授課方式繼續(xù)為學生教授學業(yè)。復學后,您覺得線上授課還會繼續(xù)下去嗎?
袁振國:當前,全世界正在全力抵抗新冠病毒疫情。中國不僅取得了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勝利,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經驗,而且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為全世界共同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學校教育“停課不停學”,充分發(fā)揮了網絡在線教育的作用,檢閱了中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巨大成效。
廣大師生已經逐漸適應了線上教育,有些甚至更喜歡線上教育?,F(xiàn)在,不少地方已陸續(xù)復學,不少家長提出,希望復學以后線上教育不要撤銷,希望繼續(xù)保持下去。應該說這是對線上教育最大的肯定。我們千萬不要偃旗息鼓,要抓住這個機遇,把線上教育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記者: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何區(qū)別?各自有哪些利弊?線上教育的優(yōu)勢在哪里?
袁振國:線上教育并不是簡單地將線下教育移到線上,如果線上教育只是線下教育的翻版,勢必只能起到臨時替代或補充的作用,獨特的優(yōu)勢就不能發(fā)揮出來。線上教育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互聯(lián)互通,具有線下教育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線下教育的資源局限于圖書館、教科書,而線上教育是一個知識和信息的海洋,學生可以自由翱翔。線下教育的交流局限于課堂上的單個老師或同學之間,而線上教育可以四通八達,可以隨時隨地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網站相連接。
線下教育的互動極其受限,一個人只能和一個人或一個組交流,整個班集體也只能運用一種教學形式,而線上教育可以無限放大人群溝通的渠道和空間,無限面向任何人與任何人的群組結合,組建豐富多彩的社區(qū)。充分利用這種任意聯(lián)系、任意分組,任意交流的作用,將有益于促進社會性學習的加深,合作能力的增強。
此外,線上教育完全可以突破所有人在同一時間、按同一進度學習同樣內容的限制,可以各取所需,各揚所長,可以突破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這種以教定學的模式,實現(xiàn)以需定學;可以突破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選擇不同的交流方式,變被動為主動?;ヂ?lián)互通和不受時空限制,為線上教育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功能提供了可能。
記者:有網友認為線上教育雖然適應了大規(guī)模集體教育的要求,但卻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實現(xiàn)線上教育的轉型升級,為大規(guī)模的個性化教育創(chuàng)造可能?
袁振國:我們知道,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基礎是班級授課制,它適應了大規(guī)模集體教育的要求,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效率,但是它的最大弊端就是標準化、齊步走,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如果線上教育把線下教育的這種模式簡單搬到網上,線下教育的這種弊端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放大和強化。
所以,我們要以這次大規(guī)模線上教育的成功運用為契機,實現(xiàn)線上教育的轉型升級,為提供可選擇的教育創(chuàng)造可能,為大規(guī)模的個性化教育探索未來。其實,線上教育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難度、呈現(xiàn)方式和交流方式,從而實現(xiàn)“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的教育。
在內容自主選擇上,如果兩位同學都是100分,一位同學數(shù)學100分,語文零分,一位同學數(shù)學零分,語文100分,你說這兩位同學一樣嗎?如果看平均成績這兩位同學是一樣的,都可以歸入一個層級,可是這兩位同學有天壤之別。在線下的課堂教學中,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只能視而不見,在同樣的時間,用同樣的難度,教同樣的內容??墒墙涍^系統(tǒng)設計和合理安排的線上課程,就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在同一時間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學科和內容的需要,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科和課程的自組學習。
在難度自主選擇上,如果有5位同學某一門成績都是100分,你說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就一樣嗎?完全不是。因為100分已經封頂,同為100分的同學無法看出差別。其實,同樣是100分成績的同學,他們的能力差距可能比0分與100分同學的差距還大。線上教育可以在同一時間提供不同難度的教學,為學生自由選出創(chuàng)造條件。
在呈現(xiàn)方式自主選擇上,有些同學閱讀文字的效果比較好,有些同學收看畫面的效果比較好,有些同學聽取別人講解的效果比較好等等,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與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具有天然的適配性。線上教育可以為學生選擇不同教學風格、不同呈現(xiàn)方式的教師提供選擇的機會。
在交流方式自主選擇上,有些同學內向,有些外向,有些喜歡領導,有些喜歡服從,有些善于批判,有些善于求同,不同學生的組合交流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合作效果,激發(fā)不同學生的優(yōu)點,彌補不同學生的不足。班級授課制環(huán)境下很難有多樣化、多變化的交流組織機會。而線上教育可以非常容易、輕松自如的進行這種組織,每個學生都可以嘗試在不同的社區(qū)中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空間。還有不同活動方式的選擇,不同練習方式的選擇等等。
記者:學校復學以后,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如何進行互補,實現(xiàn)雙贏?
袁振國:如果我們不是僅僅把線上教育作為線下教育的替代或補充,而是作為線下教育的突破,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教育生態(tài),我們的教育就一定可以呈現(xiàn)出一個嶄新的局面?!吨泄仓醒腙P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我們的教育“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線上線下融合是實現(xiàn)這種目標的有力保證和必然選擇。這對每個教育部門,每所學校,每位教師,每個家庭,都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同時也提出了變革的要求。
信息教育、網絡教育可以分為三個大的階段,我把它稱為輔助教育、融合階段、超越階段。輔助階段,顧名思義,是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輔助作用的階段,可以起到增強效果、激發(fā)興趣、節(jié)省時間、替代部分簡單操作等作用,但總的說來,它不是不可缺少的,也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融合階段,是指線上線下教育相互交融,互相依賴,互相取長補短,互相不可離開,離開了網絡,教育活動就無法進行了,這次疫情就凸顯了網絡教育的不可替代作用;超越階段,是指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xiàn)教育范式的根本轉換,從大規(guī)模的標準化教育走向大規(guī)模的個性化教育,實現(xiàn)人類教育形態(tài)的第三次大變革。當然這三個階段并不是線性發(fā)展的,而是相互疊加的,在第二階段尚未成熟的時候,已經具有了第三階段的某些萌芽。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從第一個階段向第二個階段過渡的時間節(jié)點上,疫情的到來凸顯了加快這種過渡的緊迫性和可能性。
危機孕育著機遇。我前幾天在回答“湖畔問教”訪問的時候就提到,2020年,或許就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型學習生態(tài)”的重要節(jié)點。我相信,在一定的區(qū)域范圍內,改進、再造、開放所有課程,展示所有自愿開放的所有教師的教學,為不同學生提供選擇的資源,是實現(xiàn)這種轉型升級的令人期待的第一步。(唐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