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yōu)質職教走向世界的支點
哈希姆·比薩拉從教16年了,他是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yè)的教師。坐在尼日爾河畔的教室里,他通過互聯(lián)網清楚地看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在給世界帶來一場智能革命,可遺憾的是,他手邊可供使用的教學設備還停留在上一個時代。
最近學校里發(fā)生的變化讓他和身邊的師生都格外振奮。中國的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和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聯(lián)手幫他們建起了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工程實踐創(chuàng)新中心——魯班工坊,當下主流的大批教育教學設備遠渡重洋從東亞渤海之濱運抵西非尼日利亞。
2020年年底,身在兩個大洲、不同國度的人們同一時刻在“云上”見證了尼日利亞魯班工坊的揭牌儀式。緊隨其后的,位于埃及、科特迪瓦、烏干達等國家的魯班工坊也相繼在云端揭牌啟運。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一個個魯班工坊如期“騰云出?!?,天津市副市長曹小紅感慨,面對疫情,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筑起藩籬,而魯班工坊卻沖破疫情的陰霾,搭建起橋梁,讓中國與世界守望相助、攜手并進。
為魯班工坊代表的中國精神點贊
以中國古代“大國工匠”魯班命名的魯班工坊,是天津率先主導推動實施的職業(yè)教育國際知名品牌。2016年起,天津作為國家現代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已先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泰國、英國、葡萄牙、南非等建設了十幾個魯班工坊,魯班工坊也成為中國優(yōu)質職業(yè)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個支點,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模式。
2018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要共筑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同時明確提出要在非洲設立10個魯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職業(yè)技能培訓。
2019年以來,天津已經在非洲建成了吉布提、肯尼亞、南非、馬里等4家魯班工坊,2020年年底前再完成6家非洲魯班工坊的“云揭牌”。
按照以往魯班工坊建設的模式,天津會派出最優(yōu)秀的職業(yè)教育教師隊伍到援助學校設計實驗室、調試設備,并手把手培訓當地教師。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給援建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副校長張巾幗介紹,該校多次派出專人到尼日利亞調研、設計方案,同時把當地教師請到中國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期,中方只能通過網絡遠程指導當地教師完成大量實訓教學設備安裝、啟運,這對雙方都是挑戰(zhàn)。
揭牌儀式當天,電工電子基礎實驗室、通信工程實驗室、電工電子創(chuàng)新實驗室、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等一批專業(yè)實驗室及價值數百萬元的專業(yè)及教學輔助設備已正式投入使用。
埃及魯班工坊由天津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yè)學院兩校分別與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和開羅高級維修技術學校合作建設,包括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新能源應用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以及數控加工技術等專業(yè)。
2019年12月初,原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qū)區(qū)委書記張玉卓出訪埃及,帶領市教委和兩所學校團組,深入魯班工坊建設現場,實地考察推進埃及魯班工坊建設,親自協(xié)調解決設備清關與運輸的難題。隨后,天津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yè)學院專業(yè)教師及企業(yè)工程師聯(lián)合團組26人飛赴埃及,完成設備安裝與調試、實訓室裝飾等任務,同時與埃及教師共同研討確定魯班工坊項目初中高級培訓大綱及培訓課程標準,對當地師生進行現場培訓。
就這樣,中方團隊5次飛赴埃及,確保建設任務如期完成。埃及基礎教育及技術教育部副部長默罕默德·穆賈希德教授和埃及高教與科研部副部長默罕默德·艾曼·埃舒爾均對魯班工坊建設背后的中國速度與中國精神大為贊許。
云上魯班工坊,課怎么上?
尼日利亞魯班工坊是2020年我國第一個在非洲啟運的魯班工坊,合作方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和尼方首都阿布賈國辦綜合性高等院?!⒉假Z大學。
2019年,供職于阿布賈大學的哈希姆·比薩拉與幾位不同專業(yè)的教師一同來到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進修培訓。他一直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有著極大興趣,做了很多理論研究,但苦于一直沒有設備來驗證自己建模推導出的結論。在中國這所應用技術大學的實驗室里,哈希姆·比薩拉見到了許多此前只在網上和書本上見到的最新設備。
2020年7月,來自中國的一流實驗實訓設備抵達尼日利亞魯班工坊,很多當地教師高興地發(fā)現,中國制造的教學設備功能性強,適用范圍廣,他們期待著魯班工坊平臺能夠給當地師生乃至社會民眾提供更多提升技術技能水平的機會。
除了這些當下最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中方學校還根據當地需求量身定制了不同專業(yè)的教材、課程等教學資源。
參與魯班工坊援建工作時,董瑞是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通訊系主任,他介紹說,魯班工坊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在未來需要加強和當地師生實時互動的需要,因此一直在探索使用“云課堂”的遠程教學模式。
此前,學校已經在柬埔寨魯班工坊配備了遠程教學終端設備并有測試使用的經驗。此次尼日利亞魯班工坊建設中,學校發(fā)揮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的優(yōu)勢,邀請企業(yè)捐贈遠程教學設備,并參與平臺開發(fā)建設。目前,中方可以直接將設備平臺資料、軟件工具等上傳云平臺,尼日利亞魯班工坊的師生便可直接遠程訪問下載各種資料,并能夠保證當地20個點位同時進行云實驗教學和科研工作。
這種云上教學方式也使得雙方開拓了合作的新思路,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基礎實驗實訓中心副主任張鏈說,目前雙方正在依托魯班工坊開展博士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白海力表示,如今魯班工坊項目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運行體系,今后將延續(xù)線上線下結合的援建模式,根據不同國家的發(fā)展需求、當地青年人才成長的需要設置專業(yè)和培訓方案,也將進一步為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培養(yǎng)大量人才。
尼日利亞教育大臣馬勒姆·阿達姆表示,魯班工坊不僅給當地的學校帶來了先進的設備,更重要的是,能提高當地大學生的技術技能水平,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年輕人,而他們將成為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胡春艷)